食物不耐受

【字体: 发布时间:2012-03-14
   
    食物不耐受指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学者认为是某些食物因缺乏相应的酶,在进入消化道后未被消化分解至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而是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继而产生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和疾病。然而,食物不耐受的产生原理当前仍然存在分歧,但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国外文献报道,人群中有高达45%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高。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常见症状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多为慢性症状,常常会被忽略。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材料血清:抽取1 mL血液,分离血清。抽血前可正常饮食,无特殊要求。采用Biomerica公司提供的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试,按试剂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 h后就可得到结果。
    针对食物不耐受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①改变饮食,将已检测出的不耐受食品从食谱中剔除,或间隔几天吃一次。数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忌食的不耐受食物仍可以小心地引入食谱,而可能不引起不耐受现象。②对于已忌食食入的食物,在症状消失或改善后,可以尝试逐渐将其引入正常饮食,并作症状观察记录,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该食物是否可以食用。③有一部分食物这时不会再引起从前的症状,可以转入轮替组。④重新纳入应在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约6个月后进行。
    针对每个人制定出专门的科学食谱,进行饮食调整指导日常饮食。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答反应是有时效性的,去掉外来刺激后,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会慢慢消失,从而使身体逐步恢复正常。一部分人群在最开始的饮食调整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有的甚至稍有恶化。这些可能是因为机体处于长期恶心刺激,突然失去了刺激来源,向正常方向自我调整的缘故。了解食物不耐受现象,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可能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采用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的方法,避免让不适宜的食物损害机体。
    人群中对高蛋白和海鲜类食物(虾、蟹、鸡蛋)不耐受程度较为严重,对玉米、大米、鸡肉、牛肉类食物不耐受程度较低;青少年组比壮年组和老年组不耐受程度高,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1)食物因素:高蛋白、海鲜类食品其蛋白免疫原性较强,它们大多为酸性等电点糖蛋白,可耐受食品加工、加热和烹饪,且能抵抗肠道的消化作用。(2)年龄因素:儿童和未成年人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对肠道内的异物蛋白形成IgG抗体。通过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是因食物不耐受产生的疾病,从而判断产生不耐受食物的种类,针对性采取禁食或少食方法,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让不适宜的食物持续损害机体,从而对维护身体健康,也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XML 地图